top of page

自主經濟、體面工作、尊嚴勞動


立法會 CB(2)741/13-14(04)號文件

LC Paper No. CB(2)741/13-14(04)

自主經濟、體面工作、尊嚴勞動

我們是一群因承擔家庭崗位,而不利於參與主流經濟的基層婦女,但自 2001 年起, 已不斷努力嘗試以另類途徑來參與社會。

首先,要感謝社會福利署於 2001 年設立了單親家庭中心,更感謝鄰舍輔導會十多年 來不離不棄的支持,而十多年來,我們己有近千名婦女曾作出努力、嘗試,以另類途 徑來參與社會經濟,再加上近年理工大學社會經濟硏究團隊的支持,我們己逐步形成 一個另類經濟領域,每月百多名基層婦女,與六十多間機構合作,服務千多名老、弱、 傷殘及有需要人仕,並為基層家庭帶來十多萬收入。

我們一大群無酬地照顧好家庭的婦女,每月平均為家庭增添了千多元收入,我們很珍 惜這個能靠自己的能力,為家庭、子女,帶來一點生活的改善,更重要的是,我們可 以有自主、自信及自尊地,從事有薪工作,並欣慰地看見子女因此更好地健康成長, 且我們當中有不少子女已考上大學。

香港目前約一百二十萬貧窮人口,當中六十五萬在職貧窮,在低失業率,接近全民就 業的今天,主流經濟創造再多就業,也難以惠及這六十五萬人,我們相信,數十萬的 基層人士,尤其因承擔家庭崗位,而不利於參與主流經濟的一群,均不希望福利式的 賑濟,而是能自主、自信及自尊地,靠自己從事一點生計。

再者,世界衛生組織及國際勞工組織,均指出工作對人的重要性,超過經濟層面,工 作更可為人帶來社會接觸、社會脈絡、社會認同及時間組織。

能讓我們基層靠自己的能力,自主、自信及自尊地,從事一點生計,相信就是不少學 者所倡議,在主流經濟以外,新開社會經濟出路,而我們十多年來的努力,亦已漸見 成效。

初步形成的社會經濟領域,仍很脆弱,仍面對不少衝擊、挑戰,關鍵是政府能否承擔 推動社會經濟的角色,讓更多基層人士,可參與社會經濟,逐步以自主、自信及自尊 地,靠自己從事一點生計,相反,欠缺政府承擔,我們很担心初步形成的社會經濟成 效,發展的途徑將變得舉步維艱。

「互惠人才市場」聯席 何妙平、劉洪梅、郭慧蘭、杜珮銀、顏麗娟、邵健玲、羅張鳳、溫鳳芳、夏子婷、 劉玉珍、陳秀明、戴美玲、李秀蘭

----------------------------------------------------------------------------------------------------------------------------

社會經濟的可能性與可行性

互惠人才市場聯席

社會福利署於二零零一年曾成立單親家庭中心,為單親家庭帶來機遇,十二年來,已 有近千名基層婦女,以另類經濟,來克服家庭崗位限制,為自己創造一點參與經濟活 動機會,並逐步形成一個另類經濟領域,每月十五萬交易,由一百名基層婦女,為社 區上一千五百名老、弱、傷殘人仕,提供社區照顧的支援服務所形成。

每月十五萬的經濟領域,表面上微不足道,一百名基層婦女,基於家庭崗位所限而只 得有限時間工作,可參與陪診、護老、剪髮、電腦導師、起居支援等零散工作,時薪 最低四十元,每人每月平均增添一千五百元家庭收入,談不上脫貧,也不足以脫離綜 援,但在當前,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指出香港貧窮人口已高達 126 萬,而貧窮情況特徵 之一,是基層家庭收入下降,這群基層婦女的努力,仍值得受到一點關注。

有研究責任福利的學者1指出,過往半個世紀,大量家庭勞動,如家務、照顧兒童、 老人、殘疾家庭成員等起居飲食工作,由於轉向市場經濟,改變了原本由親人,出於 自願、委身及個人關懷的照顧,變成社會照顧商業化,同時愆生了服務質素、服務成 本、服務錯配、供應不足等問題;2011 施政報告提出,要為部份有需要長者,推出 社區照顧服務券,正突顯出香港家庭結構轉變、人口老化,帶來成千上萬社會照顧需 求。

相對成千上萬龐大社會照顧需求,一千五百只是微不足道數字,但這另類經濟可取之 處,是讓受制於家庭崗位,只得有限時間工作的基層婦女,有權決定何時工作,能獲 取經濟自主,便是她們克服家庭崗位限制的關鍵,而她們能獲取經濟自主,成功也在 於另類經濟建基於合作化及社會化。

另類經濟的可能性,除了基層婦女努力,社福界的協作,也是功不可没,當主流社會 為基層婦女冠以低學歷、低技術,基層婦女勞動總被義務化、廉價化,而有數十個服 務老、弱、傷殘人仕的社福單位,能尊重基層婦女的照顧專長,共同協助服務使用者 及服務提供者,以合作化及社會化來搭建「陪診員平台」2,基於共同協作,免除中 介費,省卻行政、管理、租金等營運開支,收費 95%可歸陪診員,換來重視人情、人 心的照顧質素,並共同在社區創造一個另類經濟的雙贏方案——長者及有需要人士可 獲優質而收費相宜的服務,基層婦女可獲經濟自主來發揮所長,並獲優於最低工資的 勞動回報。

另類經濟還有無須倚賴工作配對、不 愁工作錯配、不會出現工作取代( Job displacement)等優點,事實上,過往十多年,不少非政府組織,尤其是勞工團體組

1 Gilbert, N. (2005) “Protection to activation: The apotheosis of work”, in P. Saunders (ed.) Welfare to Work in Practice: Social Security and Participation in Economic and Social Life, Aldershot: Ashgate.

2 明報 2011/02/06, A10

----------------------------------------------------------------------------------------------------------------------------

織者,在另類經濟的實踐,已作出很多貢獻,例如在不同地區推行時分劵、成立多個 職工合作社等,讓那些未能被市場運用的人力,仍有發揮才幹的機會,來改善生活。

單親、新來港或中年失業人仕,仍是寶貴人才資源,只是受到家庭崗位、年齡,或其 他限制,未能在主流就業市場佔一席位,如何讓擁有照顧專長的寶貴人才資源,配對 龐大社會照顧需求,是需要另類經濟思維,香港理工大學社會經濟研究團隊,去年發 表的香港社會經濟宣言提出,經濟發展應以人為本,解決民生問題,所有經濟活動必 須結合社群,回饋社會3,每月十五萬的經濟領域,正如香港理工大學講師所言,她 們成功打做了「互助型」的福利經濟4。

在當前仍以賑濟思維主導的措施,如食物銀行、低收入(交通)津貼,令人更肯定諾 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窮人銀行」的成功,在於尊重及信任窮人為自己謀生的動力, 表面上微不足道的十五萬元經濟領域,意義在於基層婦女能有自主、自信,並受到尊 重地,以工作來增添一點家庭收入,除了從工作獲取收入遠勝於被賑濟外,世界衛生 組織及國際勞工組織,均指出工作可帶來社會接觸、社會背景及社會認同;當主流經 濟思維,繼續把基層婦女勞動義務化及廉價化,結果是基層家庭邊緣化,引來惡果當 然是基層貧窮不斷惡化,若以社會經濟思維,便會追問,準教師輔導貧童可獲時薪 250 元「超筍兼職」5,貧母看顧貧童就要無償,金融專業時薪可達天文數字,照顧專 業卻寄望最低工資,當她們已無償地承擔家庭崗位,在有限時間參與經濟活動,是否 應獲更佳回報?

「窮人銀行」給我們另一個啟發,在經濟體系相對落後地區,微型貸款可成為窮人的 合作性謀生途徑,以創造一些自僱工作或營運一些小生意,香港經濟已高度發展,微 型貸款未必能產生相同效果,但合作性的謀生途徑,才是關鍵核心,社會經濟所倡議 的合作化、社會化,在香港人口老化及基層貧窮惡化兩大前提下,可提供雙贏方案, 因人口老化所帶來龐大社會照顧需求,正應是擁有照顧專長的工作良機,若以市場化 思維,大量成本花在行政、管理、租金、保險等,而擁有照顧專長的基層婦女,只會 被邊緣化為廉價勞工,若以合作化、社會化思維,組織基層婦女發展可委身的照顧事 業,也給予專業回報,以合作社作鄰里支援模式,建立富人情及個人化的關懷照顧, 不但保障婦女照顧專業的勞動價值,也保障老人被照顧的質素。

二零零一年至今,由單親家庭中心轉型為「互惠人才市場」,十二年來見證了近千名 基層婦女努力的成果,每月微不足道的十五萬經濟領域,若以社會經濟思維繼續發 展,卻極具複制潛力,今年正值聯合國國際合作社年,七月七日是國際合作社日,肯 定了合作社對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在消除貧困、擴大就業和社會共融等方面均發揮 作用,在社會仍未清晰應如何推行社區照顧服務券,期望採用合作社的社會經濟思 維,取代市場化思維,為優質老人照顧及基層活得有尊嚴,開拓雙贏康莊大道。

3 香港理工大學社會經濟研究團隊《香港社會經濟宣言》

4 香港理工大學社會經濟研究團隊,將出版的社會經濟通識教材

5 明報 2011/02/24, A7

----------------------------------------------------------------------------------------------------------------------------

社企的社會經濟方向

互惠人才市場聯席

透過論政團體安排講座,令普羅市民也有機會聆聽政府高層講論社企政策,當經過金融風暴, 佔領華爾街,全球顯得有點不安時,若能致力推動社會企業,讓社會企業大行其道,社企精神 成為營商主流,營商能以社會使命為先,而非只顧謀取最大利潤,相信世界會變得更美好。

只是,如此美好的社企事業,如何讓基層也可參與?當然,社會企業的理想及使命,並不局限 及遠超於扶貧,但特區政府自2007年至今,大力推動社會企業均源於扶貧委員會,實際與 扶貧息息相關,事實上,全球最成功的社會企業,並獲諾貝爾和平獎的『孟加拉鄉村銀行』,正 是成功扶貧的社會企業典範。

早有學者指出,『窮人銀行』的成功,是基於尤努斯尊重及信任窮人的謀生動力,明白窮人只是 欠缺了謀生途徑,窮人心不甘情不願地申領政府的援助和參加強制再培訓,形成對自尊的最大 打擊1,故此,小額貸款,在經濟體系相對落後的地區,成功之處,在於可以創造一些小生意, 成為自僱營運的自主經濟,提供了合作性的謀生途徑,但在經濟已高度發展的香港,借鏡『窮 人銀行』的社企精神,絕非模仿貸款,能為窮人提供合作性的謀生途徑,才是關鍵核心。

剛過去的 2012 年是聯合國定為國際合作社年,秘書長潘基文在七月七日「國際合作社日」發表 講話,讚揚合作社通過推進體面工作,建立一個更美好的世界,合作社模式的的社會經濟,強 項是讓未受市場利用的才能,能以自主經濟,來達致人盡其才、改善生活,一群在現存勞動市 場上相對弱勢的,如單親、新來港或中年失業人仕,合作社正好成為他們合作性的謀生途徑。

1998 年諾貝爾獎經濟學得主阿馬蒂亞•森,提出「才能」的思維方法,貧窮被形容為才能遭到 剝奪,指出貧窮問題不只是收入少這麼簡單,更關乎一個人的才能能否獲得發揮機會,故此他 倡議要讓那些被排斥於市場以外的人有更大的參與,好讓他們有自由及機會來發揮才能2,借鏡

『窮人銀行』的社企精神,能讓窮人善用本身已有的技能和經驗,來營運、發展自己的合作社, 有途徑運用個人才能來改善生活,發揮個人才能,以獲生活的意義及尊嚴。

欣見特區政府以推動社會企業作扶貧思維,但發展社企作扶貧一大前提,是要在主流經濟以外, 開新出路,當中明顯而又迫切的,是處理在職貧窮問題。

65 萬在職貧窮的龐大人口,已構成社會是否公義的問題,但龐大人口同時可以是龐大人力資源,

香港低失業率,接近全民就業的今天,主流經濟創造再多就業,也難以惠及這 65 萬人,主流經 濟引發人力不足,引入外勞卻是極其爭議性的出路。

65 萬未能受惠於主流經濟的人口,當中頗大部份是由於家庭崗位,故此,他們需要的是自主經 濟,而社會經濟的合作社、小販等多元經濟,強項正是自主經濟、自主生產力,發展社會經濟 作為新出路,65 萬在職貧窮的龐大人口,可以是龐大人力資源。

欣見特區政府承認了貧窮是不公義的,也承諾了要讓窮人增加收入3,故此,特區政府的社企政 策,應包括擔當推動社會經濟角色,來形成新的經濟領域,也可成為新出路,為窮人提供合作 性的謀生途徑。

1 陳家洛, ‘借鏡『窮人銀行』的社會改造精神――解困天水圍’ 明報 – 思潮, 2007.11.05

2 Sen, Amartya Kumar (1999) Development as freedom, New York: Knopf.

3 One of the priorities of our Chief Secretary’s administration will be to increase the poor’s income. HK Government Press Release, transcript of remarks by CE-elect on 19 June 2012.

Featured Posts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尚無標記。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bottom of page